一,跳料發生原因剖析為找出該模具發生跳料的具體影響因素,在生產現場別離對隨機床進口模具及克己模具(圖 3)運用情況及沖壓的廢料、零件沖壓口進行了檢查,檢查后發現: 兩種模具呈現廢料上跳時,加工的零件資料多為不銹鋼, 運用的隨機床進口模具因為凸、凹模刃口磨損,已經過屢次刃磨,沖壓零件斷口下端面粗糙、呈明顯撕裂狀; 克己模具沖壓零件斷口沿 40mm 長度方向,部分端面光亮平坦、部分粗糙。
數控轉塔沖床
經對模具和沖壓廢料斷面觀察剖析。初步判斷,進口模具沖壓后廢料呈現上跳主要是因為凸、凹模修磨后總長度過短造成沖壓深度過淺,使廢料下端面幾乎為拉斷,過淺的沖壓深度還使廢料處在凹模孔口上外表,所以很簡單被凸模吸附而上跳;克己模具沖壓的零件斷面描摹標明:模具沖裁空隙不均勻,不均勻沖裁空隙的呈現, 造成一邊大于沖裁空隙,一邊小于沖裁空隙,使得料片在進入凹模之后,因為毛刺很大,在開模時,廢料易從凹模中被帶出。
另外,沖壓凸模形狀簡單,廢料與凹??卓陂g的摩擦力很小,易被凸模吸附;沖壓的不銹鋼資料,韌性好, 廢料易粘附于凸模;運用的轉塔沖床沖裁速度較高,使廢料易受真空吸附作用上跳,這些因素均易導致跳料的發生。
二,處理的辦法
依據資料介紹,防止跳料發生常運用的辦法主要有: 在凸模刃口上開小槽或將凸模刃口做成球冠狀或將凸模做成斜面或剪切狀,此外,對凸模進行退磁處理,在凸模上設置頂料釘等。
針對上述對跳料發生原因的剖析,對兩種模具別離采納如下辦法:因為進口模具發生跳料的主要因素是沖壓深度過淺。所以對模具作如下更改:將導套下底面磨去2mm,用硬質合金鉆頭配合研磨膏將凹模刃口研成小倒角,以增大沖壓后的廢料與凹模的摩擦阻力,使廢料能留在凹模內,不至于發生廢料上跳。
經對克己模具進行檢查,發現模具之所以在 40mm 長度方向空隙不均勻,主要是因為該模具上、下模中的定位鍵槽與沖壓零件中心線間有誤差,導致安裝在轉塔沖床塔位的上、下模在 40mm 長度方向的空隙呈現不均勻, 因為對模具重新進行再加工較難完成,考慮到機床中上、下模定位設備是兩套獨立的機構,因而,在安裝模具前, 讓下模定位設備空轉一齒,使機床的上下定位鍵發生偏移, 然后模具安裝后的空隙得到調正。二手沖床回收
另對克己模具作如下改善:在凸模端面開設通氣孔, 以損壞凸模刃口端面與沖壓板料間構成真空的條件,在導套端面開制小槽消氣,以利于空氣進入沖裁面。
數控轉塔沖床
兩種模具除別離采納上述辦法外,在加工不銹鋼板時, 相同都用棉紗擦洗板材外表的油漬,并對凹模外表和板料底面用乳化液進行適當潤滑,以削減廢料與凸模間的吸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