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開的全市2024年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6%,其中,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高于全省6.9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廣安錨定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產業煥新、躍升、蝶變。
廣安工業,“新”潮澎湃。
迎接新風口
新興產業加速布局
華鎣最近建了座“機場”。
但這里的“飛機”,不是承載人的客機,而是現在風頭正勁的無人機。
“機場”不大,目標卻很遠大——搶抓萬億級低空經濟產業機遇,用無人機“飛”向風口。信心,從何而來?
“源于產品的競爭優勢,對比市面上同類型產品,我們的無人機‘置空時間’更長。你瞧,這片槳葉,是不是顯得格外輕盈?”在四川領神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廳,該公司總經理唐小平拿起兩片無人機“翅膀”給記者對比。
2022年,一個來自家鄉華鎣的消息,讓在廣東創業的唐小平心潮澎湃——華鎣在玄武巖連續纖維原料均質化及連續纖維池窯生產線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這正是無人機實現輕量化的關鍵材料。”嗅到了商機的唐小平,回到華鎣考察后當即決定:在華鎣投資建廠!
“2022年5月動工,2023年5月主體工程建成,目前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新賽道、新動能,唐小平信心滿滿,“我們現在已有四款無人機產品,2條生產線,從生產到包裝可實現一站式完工,預計年產值上億元。”
40公里外,岳池經開區,動能同樣澎湃,信心同樣升騰。
在這片遍布醫藥企業的園區內,一棟普通大樓里,裝滿智慧“黑科技”。
這里就是岳池醫藥孵化中心。
每天,一群“白大褂”穿梭于樓棟之間,實驗室內,科研人員利用DAC1600工業制備色譜系統、連續管式光催化反應系統等專業設備,爭分奪秒為園區企業進行創新藥物的小試試驗、中試放大、質量檢測。
依托這個實驗室,四川仁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僅去年便成功注冊登記新藥品種19個。
“創新加持,今年我們再接再厲,產值力爭突破12億元。”該公司質量副總監胡登穩信心滿滿地說。
廣安的新,有產業、有技術,更有新領域、新動能!
搶占新賽道,廣安氫能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已探測全市天然氣儲量超6000億立方米、工業副產氫年產約1.1萬噸,可有效實現高質量低成本制氫、穩定供氫。
已在廣安投資超百億的誠信化工,正加緊謀劃布局儲能電池全產業鏈;廣安首家上市公司——四川廣安愛眾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挺進光伏、儲能等領域,子公司已躋身川渝地區分布式光伏第一梯隊;擁有世界首條玄武巖纖維2400孔漏板拉絲智能化池窯生產線的四川帕沃可礦物纖維制品集團有限公司,創新引領,讓玄武巖加速“變身”新材料,走出大山、邁向世界……
廣安工業,“新”潮澎湃。
煥新生產力
制造業向“智”蝶變
3年前,位于廣安高新區的四川飛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有近百人,每人負責一臺二手沖床回收、壓機等機械加工設備,一天下來生產的三輪摩托車零部件也未能突破1萬套。
如今,還是這個生產車間,工人在這里成了“配角”——生產線上全是工業機器人和機械手臂在伸展騰挪,每個生產單元只有一兩名工人在現場值守,產量卻翻了一番,年產值突破1億元。
前后的顯著變化讓公司負責人陳芳自豪不已,“這只是公司引進的第一批工業機器人。現在,我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考察,優化生產流程,計劃引進更多工業機器人,持續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從“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廠,相似的“智改數轉”,也發生在全省首個智能化煤礦——川煤集團華榮龍灘煤電公司(以下簡稱“龍灘煤礦”)。
近日,在龍灘煤礦采礦點,隨著操作員按下啟動鍵,位于山體深處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即刻向前掘進,采煤機飛速運轉下,截割下來的“烏金”,匯聚成黑色洪流,沿著刮板輸送機傳送運出煤巷。
采了半輩子煤的李興華,親眼見證了“數智”轉型之下,傳統印象里的“黑大粗”,也能變為“高精尖”,“按幾個按鈕就能把煤采出來,以前想都不敢想!”
該公司董事長賴遠斌算了一筆賬,智能化綜采系統加持,一個工作面人員由24人減少到10至12人,“工作效率直接翻一番。”
老工業價值在“老”,出路在“新”。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讓傳統產業在創新中蛻變,重塑發展競爭力:全市已培育智能化工廠1個,建成智能化生產線136條、數字化車間28個,完成“智改數轉”的企業48家,120戶企業完成設備更新。
企業在重塑——智慧車間建設項目已進行數字化改造,完成智慧車間項目建設,連續5年訂單量保持在10%以上增長。
武勝縣華潤雪花啤酒(四川)有限責任公司廣安分公司建成川東北地區首條10萬千升聽裝啤酒生產線,去年公司工業總產值達4.19億元。
四川慕織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設備“上線”后,成本較原來降低了三分之一。
產業在蝶變——廣安經開區綠色化工向“新”向“綠”,瞄準千億級產業進軍;華鎣市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正向散熱模組、筆電配件等細分領域高端化、智能化邁進;鄰水縣依托汽摩配套產業基礎重整行裝,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邁進。
廣安工業,“智”煥新生!
優化營商環境
以“營商”促“贏商”
近日,在廣安高新區管委會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譚洪波剛到辦公室,就接到四川弘融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柳一偉打來的電話。
“廠區變壓器突然高溫,生產線都停了,客戶還等著交貨,上百萬元的單子,可怎么弄?”電話那頭,柳一偉的話里滿是焦急與無奈。
“別著急,我馬上聯系供電公司檢修。”譚洪波掛斷電話,徑直奔向企業,故障很快排除。
另一邊,廣安天興制藥有限公司原料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天臺山)現場,13棟單體建筑拔地而起,6個構造物組合池也已建設完畢。
去年9月開工以來,僅1年多時間,項目建設進度已超90%。
為何如此之快?該項目土建工程師韓檸鴻脫口而出:“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園區‘企業秘書制’的護航。”
企業生產馬力足、項目建設加速跑。這傳遞出一種訊息:廣安工業的發展,是澎湃的,也是熱烈的。
這種熱,是發展的熱度,也是服務的熱度。
以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發展之進!3月召開的持續優化投資興業、干事創業環境的工作推進會,市委發出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強音。
發展!全力助推發展!
廣安經開區經濟合作局,80%的業務科室不是在招商引資活動現場,就是在拜訪聯系企業,按照招商計劃表,掛圖作戰。
廣安經開區經濟合作局局長熊瑜洋亮出招商計劃表,從年初開始,全力推進“一把手”招商工程,黨政主要領導點對點開展招商活動,拜訪超鈉新能源、夢氫新能源、希誠新材料等優質項目超30家,成功簽約碳峰碳納米管新材料、廈門特儀自動化智能檢測設備制造等優質項目。
服務!持續優化服務!
中小企業如何在“智改數轉”中走得更快、行得更穩?
6場企業“智改數轉”線下診斷評估服務培訓會隨即舉辦。行業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們齊聚一堂,為其帶來最新的政策、前沿的理念和實用的策略。
企業想要“智改數轉”,資金緊缺怎么辦?
市經信部門專門組織“政銀聚力、賦能制造”專場融資對接會。一場會議推介制造業重點企業60戶、大規模設備更新項目21個、“智改數轉”項目34個,現場簽署10.64億元融資協議。
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難題該找誰?
從部門抽調專人全程盯,對項目手續全程領辦、代辦、幫辦。在各部門幫企業解決環評、安評中遇到的問題后,前鋒區三豐數智面料項目建設經理楊秀和感慨兩個沒想到:“沒想到水電等配套設施安裝進展這么順利!沒想到環評、安評、能評審批速度這么快!”
企業用工難怎么解決?
開展各類技能培訓、舉辦招聘活動、布局建設零工市場……200余場招聘活動提供崗位10萬余個,建成零工市場10個、零工驛站45個。
辦事效率如何提升?
開展“百名領導聯百企”行動,實施扶企助企“十百千”工程,為企業提供領辦、陪辦、代辦等“保姆式”服務;
梳理惠企政策,發布市縣兩級惠企政策事項,為企業定制惠企政策工作手冊和兌現指南;
推進企業開辦網上全流程“一件事一次辦”;壓縮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事項審批時間,提高并聯審批率、聯合審圖率……
服務加碼,發展加速。
如今,在廣安這片熱土上,機器轟鳴的企業車間、飛速運轉的生產線,緊張忙碌的實驗室、熱火朝天的建設場地……共同構成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火力全開,拉滿奮進的能量條。
強勢崛起的綠色化工、不斷壯大的裝備制造;創新發展的醫藥健康、謀求突破的食品輕紡……各大產業齊頭并進,舞動廣安工業騰飛之翼。
新設備、新技術、新動能,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智改數轉”、綠色低碳……廣安發展新質生產力,向“新”向“綠”、奔騰前行動能強勁。
廣安工業,滿弓勁發! (縣(市、區)融媒 張愛 劉宏 記者 黃鐘銳)